消失的菜市场

日期:2019-10-13 13:33:51

流量巨头们的线下卡位战,让菜摊面临强行迭代的处境。然而,那些“娇气”的菜,又哪里经得起快递员流量之手的“云”折腾。

当生活充满目的却失去细节时,日子会过得像一场怎么也无法散场的电影。喜怒哀乐、起承转合,失去那个特定的情绪参照。在一趟趟来路和归程中。变得不再起伏。

菜市场,每个城里人一日三餐的重要“枢纽”,不仅“碗救”了人们的胃,也承载消化了很多情绪。当你走进菜场,扑面而来的生鲜果蔬、花红叶绿,齊齐向你招手,你可以在挑挑选选中打发时间,走进生活真正的细枝末节。

然而,产业互联网的触角近两年来侵入人们的日常,打破了这种平衡。

作为线下最后一片未被开发的流量油田,菜市场成为巨头们抢夺的洼池。有流量有场景、擅长制定各种规则的“BATJ”们。纷纷跑到线下排兵布阵。试图重启人们的菜篮子计划。

菜市场这杆挑起生活重量的老秤面临“收秤”。烹饪生活这桌好菜,买办之功却被“云删除”,谁来守护人间这缕烟火气? 

守护者

科幻小说《北京折叠》有一幕场景:整个城市尺度的空间和时间双重折叠、意象恢弘,“第三空间”的人遇到困难,只要“折叠”时间准确,可向“第一空间”的人寻求援手。

如果把“每天”看成人类的躯体,现实生活中的“折叠”,其实就隐藏在身体的肌理和纹路中。

线性的24小时包裹着无数个“平行世界”。第一空间的人在凌晨三点的酣睡里,感受不到第三空间的车水马龙,歌舞升平。菜市场就是生活中这个神奇的“折叠空间”。

重庆渝北,龙山街道余松二支路的地下一层,一个500多平米的小型菜市场。这里面冬暖夏凉,像贴着路面专门开辟的一处地下“庇护所”。

实际上,对周边3个居民小区来讲,它的确像一台永不罢工的机器,每天扮演着一个熟识的老朋友的角色。它站在地下一层的每个角落里,试图和钻进来的每个人交谈。

菜摊平均下来有5~6平方米,一个挨着一个,并没有明显的楚河汉界。摊位上的菜品种类几乎大同小异,放眼望去,每个菜摊都差不多。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摆在摊位正中间的菜品各不相同,那是每个菜老板当天出售的“尖货”。

罗姐的菜摊并不在C位,那是一个距离菜场两个入口最尴尬的存在。如果从左边入口进,她刚好被进门的大柱子完美遮挡;若从菜场右边进来,门口卖水产家禽的同行们络绎不绝的招徕声,经常将罗姐和她的瓜果蔬菜们彻底吞噬。

菜场的阴晴四季都在每日按部就班的“出品”中默默蹚过岁月的长河,罗姐这个看似不理想的摊位却奏出了神曲。她手里掌握着周边小区数十个家庭稳定的菜篮子,每天从清晨到傍晚,她接待的熟客占比超过一半。

45岁的罗姐喜欢和顾客打交道,但凡在她摊位上买过两次菜的人,她都记得,尤其是小年轻。

寒喧是交易的一部分。“今天吃点什么?”通常,见有顾客钻进菜场,在她摊位前晃悠,她准会热情地张罗招呼。作为整个菜场的“业绩担当”,她眼里的世界、生活的真相就是面前这一堆花红叶绿的蔬菜。罗姐的热情劲儿极具感染力,是菜场最有效的生产力之一。

把叠在一起的空筲箕取一只出来,麻利儿地递给顾客,“喜欢吃啥自己挑。”顾客尤其喜欢和罗姐聊天,关于今天的菜色、产地、个头大小。罗姐更擅长当配餐员和营养师,帮顾客配出一顿像样的午餐或晚餐。这个过程中,她会多卖出斤把二荆条或三两根大葱。

“年轻人都不做饭,做饭的我都会多聊两句。”5月初的一个傍晚,重庆被罕见的冷空气笼罩,罗姐一边拾掇着卖剩的嫩南瓜一边惆怅。一天下来,某某下班来买了南瓜、某某今天还没来光顾……罗姐总习惯性地琢磨着。

有时等到傍晚7点多,站在一旁盘点的丈夫会催罗姐下班。全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一层待着。终年不见阳光给了罗姐白皙的皮肤。尽管如此,每天凌晨5点过就钻进菜场、一连坚持20多年的经历还是让几条深刻的鱼尾纹大肆爬匕了罗姐的眼角。
 
3个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罗姐本身没有一丝关系。在折叠的几个小时,他们彼此很难相遇。但“买办一桌好菜”让他们的日常生活有了一丝丝交叉关联。

晚上8点半,晚饭吃毕,周围华灯初上。在丈夫数次催促中,罗姐方才打定主意,结束一天的守摊工作。这一天,有人没来;这一阵,有人消失了。

无声无息中孕育着巨大的变化,而对这种变化的感知总是顷刻间到来。突然有一天,罗姐回过神来发现,一批老熟客似乎彻底消失了。

闯入者

傍晚时分,微风拂煦,又渐渐止住。街边不时有汽车开过,瞬间又消失在道路的尽头。一个身穿黄色冲锋衣、头顶头盔、手里拿着手机的快递员,急匆匆地钻进菜市场。
 
在罗姐背后摆摊的是吴姐,比罗年轻几岁。黄色冲锋衣钻进来径直走到吴姐的菜摊,简短交流后,他拿出手机点击屏幕“取货”,提着吴姐早先准备好的塑料口袋头也不回地走了。袋子里装着对面小区某上班族今晚的食材。

一个案板,一个碗柜,三两个蔬菜,半斤肉……曾经,这个塑料袋会被亲自拎回家,扔进厨房的灶台。它的主人在经历一天的生存大战后,这天的生活这才刚刚开始。生活最终都会汇流到一个厨房,果蔬肉禽从五湖四海来,经菜市场这个集散地跟着主人回家,在傍晚这顿饭里支撑起生活的仪式感,找寻人间真实的意义。不管你今天过得兵荒马乱还是怡然自得,它既是解药又是庆功酒。

不论是菜摊位置还是蔬果品类,抑或是摊位人手都比罗姐更胜一筹的吴姐,开始渐渐向线上靠拢。
从去年年中开始,垄断绝对流量的互联网巨头BATJ纷纷开启一场针对线下菜市场的围剿。在上半场流量分割完毕之际,这几家拥有超级流量入口和多元化消费场景的巨头公司,将产业互联网的切口对准线下场景,传统菜市场正是浪潮中的一角。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菜市场这个老朋友有了“升级”需求。它的管理、供应链效率转化以及商品精品化等等转型升级的痛点,都成了营销的效率问题。

线上买菜软件收走人们挑拣议价乐趣的同时,也在动用技术基因等手段,对传统卖场展开一次大手术。

壕堑战

身边熙来攘往、人声喧哗一时,菜市场的一天很快就结束了。继之又是第二天,与正在结束的这一天毫无二致。你我身边的大多数传统菜市场,很多都坐落在不起眼的旮旯或地下,入口窄且隐蔽,伴随着一股菜市场的标准气味,走进去曲径通幽、冷气直往裤腿里钻。

不是每个菜市场都能把自己活成东京筑地市场、北京三源里菜市场这样的存在。它们是一日三餐的发源地,没想过哪天要成为风口上的“猪”。

但它们却不得不面对年轻熟客的渐渐消失,迎接越来越多外卖小哥的匆匆照面。不管流量变大还是熟客减少,传统菜场“那一套”正在慢慢失灵。摆在罗姐、吴姐们面前的不是简单的触网、送菜这样的选择题,而是究竟该如何去理解这个时代下正在改变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真实需求。

“一根火腿肠也送。”在某大型农贸市场的千货区域。有传统摊贩在醒目的货品展示区挂出字牌,上面写着这句话。

多个菜摊老板也都谈到,他们更愿意绕开买菜软件,采用留电话的方式直接帮有需求的顾客把菜送到家。

“送菜”到家,是传统菜商们理解的升级需求。但他们并不能真正明白,线上巨头们磨刀霍霍的市场占有、品牌名气、资本实力和巨大的流量所带来的挑战究竟意味着什么。
 
和线下风起云涌扎堆入市的各种生鲜超市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买菜软件等线上流量动用新技术手段,从C端拦截线下客,通过自建前置仓或仓体一店,完美收割原本属于传统卖场的人流。今后,越来越多家庭餐桌上的菜,将不再与家门口的菜市场有多大关联。

用菜市场的情怀对赌互联网技术的入侵,双方看似陷入一场壕堑战,实际上这条基于菜市场的赛道,究竟是传统市场的降维.还是电商社区化的竞争?

对买菜平台来说,它们抢的仍是存量市场。是从传统菜场手里抢过菜篮子,这个过程并未带来增量,只是解决了部分年轻人“偷懒”的需求。事实上,传统菜场固定的消费者基础庞大,大型超市卖场更是自建了“买菜”“送菜”系统,这些都在加大买菜软件抢食的难度。

主张“万千好物、1小时抢鲜到家”的京东到家,是较早试水平台买菜的功能电商。面对越来越多同业对线下卖场的流量围剿。京东到家相关人士近日接受采访时分析认为,线上菜市玩家有很多种模式,只局限于做菜场电商不是很好的出路。

一组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生鲜电商只有4%持平,有88%处于亏损,而且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也就是说,大部分仍在烧钱。

这让无钱可烧、手握冷兵器的传统菜场有些干着急。尤其是烧钱夺流量、加速从菜场揽客的社区“前置仓”电商模式,短期来看成本较低、发展较快,大量的补贴也能吸引对价格敏感的中老年客人。

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占地面積较大的传统菜场正面临缩店甚至整体闭店的尴尬。这两年,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多地的老字号菜市场频频传出整体搬迁或关闭的消息,令人唏嘘。

不仅逛菜市的习惯在改变,有形的菜市场也在加速从人们眼前消失。

“买把空心菜都是5元,外面一碗面+蛋才8元,在家煮饭是为了调节外卖口味。”一位长期逛菜市的年轻消费者由衷地感慨,不管线上买还是线下逛,自己做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是买菜软件和传统菜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残酷真相。
 
对传统菜场来说,把新鲜食材从摊位装进食客的购物袋,究竟有多远的距离?对线上买菜平台而言,履约成本、客单价与毛利的平衡,要花多长时间?其实,目前还没人能梳理清楚双方这场壕堑战背后的“真正动机”和“情感纠葛”。
 
夜色深沉,四周岑寂。40多岁的罗姐准时在凌晨5点钻进再熟悉不过的菜市场。她在等比她早起床2个小时的丈夫进货归来。

这一个“早起”。就是数字化永远改变不了的地方。
任凭这座都市如何日新月异,只要菜市还是那个菜市,总有人能在这方乾坤里找到支撑生活仪式感的东西。
 


分享到:
博士学位项目 世界名校博士 审核制博士 工商管理博士学位项目 DBA PHD 博士项目 健康管理博士项目 项目管理博士学位 教育部认证博士项目 国际认证博士项目 金融博士班

版权申明:以上课程知识产权归属办学方 紫荆工商管理博士(DBA)仅提供课程信息展示,而非商业行为
紫荆在职博士(DBA)提供技术支持  http://www.pxemba.com/ 京ICP备11007365号-1
Copyrights © 2007-2020 PXEMB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