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School
商学院
手机:13521943680
电话:010-62904558
博士校友简介
宋 菁
法国艺术文化管理学院在职DBA博士校友
●埃克森美孚北亚区润滑油消费品牌运营及数字化发展总监
●一枚商业领域品牌运营的探险者
● 一颗家族传承的文艺时尚心
宋菁拥有多元的国际化视角,深刻的消费者洞察,曾带领并参与多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品牌策略、品牌建设与发展。拥有多年品牌运营实战经验,并引导企业数字化创新与转型,曾供职于Double A (泰国),联合利华中国、好时中国等多家国际知名消费品公司。
热爱文化艺术、对新鲜事物永远保持好奇,打破常规,喜欢挑战,富有探险精神!
其实在2021年3⽉26⽇第⼀天回到课堂,就颇有感触。那时候其实晚上在⾃⼰的note上写了几句随笔,便是当时的感受。
我这⼈写东西,喜欢找个情境,带些莫名的⼼绪,然后由感⽽发,过后则寡淡,因此当几⽇之后这件事情变成⼀个作业时,虽然当时带着⼀副赶作业的⼼情,想马上动笔,却又无奈于当时的身与⼼都不在那个情境之上, 就碍于提笔,⼀拖再拖便到现在……
⼈总是会在几个重要的时间点做出⼀些重大决定,回头看看这些决定或多或少也会改变之后的⼈⽣轨迹或际遇。
其实早在3⽉初开学典礼上做为新生代表作“开学说”致辞时, 我就⼀直在酝酿⼀种情绪:当⼯作4年的时候,我在最年轻的时间选择了远赴英国全脱产读MBA,成为当时班⾥最⼩的学⽣,加上英国的MBA秉承⼀贯⾼效培养的原则, 硬是在朝九晚五全⽇制课程+课后彻夜Group Discussion中贯穿执⾏精英教学的态度,什么996,007,那都是我25岁时就习以为常的经历。
带着这些经历上路,我在⽇后的外企职业经理⼈的道路中⾛得顺遂,也走得更笃定,尽管这些年外企在中国的⽇⼦,已经不如那时的光景,但那种⾼傲的姿态,却依然是那⽚早期培养着不少中国现阶段的创新精英分⼦的摇篮。
陷入沉思的宋菁
遥想那时,我毅然决然的决定要去读MBA是因为总觉得担⼼女孩⼦如果30岁之前不完成这么⼀件事,可能就⽼了,可能就来不及了。
时光荏苒,14年前就如此规划过,没想到这⼀次再有如此举动,居然也是来⾃于同样⼀种焦虑,就是如果我要再想做点什么,那么就要在四⼗之前吧︖ 于是,开始找寻那个也许可以缓解我焦虑的“灵药”— DBA。
⼀路都是商学院的背景,很早年就被⼀位资深职业经理⼈熏陶知道了DBA这个词,但是想着如果business也要靠doctor来演绎,这不会是很滑稽的⼀件事情么?
商场如战场,在很长的⼀段时间⾥⾯,我都觉得只有不断的去经历那些商业社会中,营销的种种,试错总结, 提炼升级,才是商场中打怪的宝典。可以越到最近,职场中的种种,不得不让我想着需要更多的思考,想的越多, 反⽽好像归纳出来的东西却是更有建树的,不仅仅运⽤到了⾃⼰这么多年的营销实践,并总结出⼀套⽅法,还能够转化成为他⼈所⽤,终于有⼀天我也感觉⾃⼰正往曾向往的⽅向上⾛,那么当年的那个DBA,⼀个久违的名词似乎就跃然脑中。
顾庆良教授
上了顾教授的第⼀堂课,那种⼼底的冲动就开始了,其实对顾教授的钦佩是从⾯试时候开始,我毕竟不是从事艺术或时尚⾏业,因此对顾教授的认识仅从那短短⼀⼩时⾯试中⽽知。
我还记得刘颖老师当时给我介绍⾯试官的时候,加了很多很多形容词,但于我都真的只是形容词,唯⼀可能只记住了“泰⽃”⼆字。⾯试时候,我看到⼀个这么⼤岁数的⽼者,⼼⾥⼀⽅⾯很感叹顾教授这么⾼龄仍在为教育事业奔波,另⼀⽅⾯也不尽有些狐疑:“他真的懂当代营销和时尚么?”
我还依稀记得⾯试时候的短短几句问话,就让我对顾教授完全从懵懂到疯狂崇拜,并也记住了他对我的忠告——“多读书”,看来在他⾯前我还是浅薄的。因此在第⼀节课上,我就更加想从他身上汲取更多的养分。提纲挈领,抓住了冗长讲义中的精髓,感觉是有些在划重点,且画好的记号都是那些非常有深刻含义的定义:范式,窘境,⽴意,新颖。
这些实⽤的《研究⽅法导论》让你在快速当中领略到了那些基本要领。我觉得顾教授那个“打领带”的比喻非常好,就是那种名门正派的感觉,当然也正投我的⼼意, 我在学习任何⼀样新技能的时候,都还蛮注重这种“正统教育法”,扎实的基本是⽇后幻化演变的根基,万变不离其宗,再创新,并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基础的道理是怎样都不过时的!
果然, 第⼆⽇的俞楠博⼠的《论⽂⼯作坊》教学理念, 立刻印证了这⼀点。我看到好几位同学都为他的⼀句话点赞, “三年眨眨眼玩玩⼿机很快就过去了,但博⼠的头衔却可以跟着⼀辈⼦。”
虽然显得有些不屑,但却是⼤实话。现在玩⼿机真的很快⼀天也就过去了,但留出⼀些时间来写这篇⽂字,记录这样的情绪,却也是有⼀番风味,我想学校这样安排两节课也是有这样背后的深刻含义的,⼀个正统教学, ⼀个实践经验,不也恰恰应了DBA本身的精髓?不愧是实践型的⼯商管理博⼠。
聚精会神的同学们
连续的三天课后倒也不觉得累,风趣的同学,让我更觉得这些可能两个⽉后才能再见⼀次⾯的⼈,已经开始想念了。虽然有些还在熟悉的过程中,虽然有些可能在某些领域已经是佼佼者,但聚集到这⾥后,⼤家的那种谦逊和风采真的还是让我印象深刻:互联⽹前辈美学珠宝师,美妆界巨头,形象美学专家,独角兽大学,IT平台商,篆刻广告⼈,建筑梦想家……
每⼀个成功名字的背后都是他们非凡的人生哲理和阅历。于是,有了第三天的课程,一本正经聊起《当代艺术的形式语言及若干议题》,这是个全新的系统和领域,也是我之所以选择EAC⽽非其他DBA的原因。
韦天瑜教授
听得入迷的同学们
长年的⼯作当中,让我总觉得⾃⼰在这些领域总是能找到⼀些个⼈的领悟,也得益于⼉时的各种熏陶,什么都不懂却又什么都了解⼀些的杂牌军,让我被韦天瑜丰富的专业学识所震撼。感受于从古典美学到当代艺术,⼀层层阐述⽂化背景对艺术,意识形态的影响,并引发思考的探讨,何为真正的“当代”?
短暂的三天,并不能让我真的领略到EAC全部的美, 但这⼀站的风景却已经令我驻⾜,三天的课下来,已经买了约⼗本书,于是今年的flag便有了 —— 多读书。